
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,我跟我家那位,吃不到一块儿去的程度,快赶上南北方差异的极端案例了。
就拿上周三来说吧,我兴冲冲买了两斤新鲜的海肠,想着晚上做个海肠饺子。那玩意儿处理起来多麻烦啊,我蹲在厨房择了快半小时,指甲缝里全是海腥味。结果他下班一进门,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,“又是海鲜啊?这滑溜溜的东西看着就没胃口。”
我当时手里还攥着半根没处理完的海肠,一下子就蔫了。你说这人,前几天我还陪他啃了三大块白切鸡呢。那玩意儿在我看来,跟没调味的鸡胸肉没区别,嚼着跟橡皮筋似的,他倒好,蘸着沙姜酱吃得满嘴流油,还说这是 “至鲜至纯”。
类似的拉锯战每周都在上演。我嗜辣如命,无辣不欢,他却连葱姜蒜都觉得 “刺激”;我早餐必得是豆浆油条配咸菜,他雷打不动要喝温吞的白粥配腐乳;就连吃火锅,我这边红汤翻滚着毛肚黄喉,他那边清汤里飘着几片菜叶,泾渭分明得像两个世界。
有次吵得凶了,我把筷子往桌上一拍,“要不各做各的得了,省得互相迁就!” 他没吭声,默默把我碗里不爱吃的青椒夹到自己盘里,慢悠悠地说:“那多没意思啊,吃饭不就图个热热闹闹嘛。”
后来不知道他从哪儿学的主意,说要不试试每周定个 “爱心厨房日”。单周我掌勺,做他爱吃的;双周换他来,做我念叨的。我当时还撇嘴,心说你做的能合我胃口?
第一周轮到我,硬着头皮琢磨他的口味。这人祖籍广东,偏爱清清淡淡的鲜味。我学着菜谱炖了盅玉米排骨汤,特意少放了盐,又炒了盘清蒸鲈鱼,连葱丝都是切得细细的。他下班回来一开门,鼻子使劲嗅了嗅,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。
吃饭的时候,他舀了满满一勺汤,咕咚咽下去,喉结动了动,说:“比我妈炖的差一点,但…… 有家里的味儿。” 我假装没看见他偷偷擦嘴角的动作,心里那点别扭劲儿忽然就化了。
轮到他的时候,我着实捏了把汗。记得有回他炒青菜,往锅里倒了半瓶酱油,说是 “提鲜”。结果那天他从下午就扎进厨房,叮叮当当响个不停。我探头去看,好家伙,围裙上沾着红通通的辣椒面,手里还举着本川菜菜谱,眉头皱得跟看天书似的。
最后端出来的水煮鱼,卖相实在不敢恭维,辣椒浮了一层,鱼片碎得不成形。我夹了一筷子,辣劲直冲脑门,眼泪瞬间就下来了。他慌手慌脚递纸巾,“是不是太辣了?我就放了两勺豆瓣酱……”
其实不是辣的,是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。你想啊,一个连葱姜都嫌辣的人,为了让你吃口顺口的,跟那堆红辣椒死磕了一下午,多不容易。
现在这 “轮流掌勺” 的规矩已经坚持小半年了。我知道了他炖鸡汤要放海底椰,知道了他炒青菜必须用猪油,知道了他吃饺子只蘸陈醋。他也记住了我吃火锅要加麻酱,记住了我炒辣椒得放花椒,记住了我煮面条必须卧两个溏心蛋。
上周他做的酸汤肥牛,居然把泡椒和番茄的比例拿捏得刚刚好,我捧着碗连汤都喝光了。他坐在对面看着我,忽然说:“以前总觉得你爱吃的太刺激,现在才发现,原来辣乎乎的也挺开胃。”
我想起上次给他做的烧鹅濑粉,他吃得鼻尖冒汗,说这是 “除了妈妈做的之外最好吃的一碗”。那时候才明白,吃饭哪是单纯填肚子啊,不过是借着柴米油盐,告诉对方 “我在乎你” 罢了。
生活里哪有那么多一拍即合,更多的是你爱吃甜我爱吃咸,你爱热闹我喜安静。但正因为这些不一样,才需要花点心思去琢磨,去迁就,去靠近。就像做菜,多放一勺糖少放一勺盐,慢慢就调出了两个人都舒服的味道。
说起来,这周该他掌勺了,我已经提前点了水煮肉片。不知道这次,他会不会又把厨房搞得像战场呢?
要是你们也有类似的烦恼,不妨也试试这个法子。说不定啊,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口味差异,慢慢就变成了生活里最暖心的小确幸呢。
最后呀,希望大家都能在烟火气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,要是觉得这篇文还入眼,就请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下,说不定就能发财哟。